安岳八庙乡卧佛院的位置稍显僻静,快靠近遂宁、安岳和乐至交界的地方了。前几年去的时候路况极差,路烂不说,还需要坐2块钱的过河船才能到达。现在好歹农村公路修通了,虽然路幅宽度感人,但毕竟汽车可以直达,加之停车免费,堂堂国保参观门票只要10块,天地良心呀。
进入大门没走几步,一头撞见这尊唐代的释迦牟尼涅槃经变窟时,那种猝不及防的震撼让我只有用卧槽来形容了。佛陀涅槃窟,开凿离地7米的山腰中,全长22米多。头东脚西,背北面南。和真人比例大小可参见图片。
曾经是荒烟蔓草野地如今已经重新修葺一新与真人比例大小,可见一斑。根据“国标”《大般涅槃经》记载:“尔时世尊,三反入诸禅定,三反示诲众已。于七宝床右胁而卧。头枕北方足指南方,面向西方后背东方。”八庙乡的这尊却是左胁而卧,其原因已经不得而知,或许是有意为之,或许是彼时的工匠未严格照规范实施,违背了行业标准。但无论如何,丝毫不能否定它伟大的艺术成就。
↓但见一尊肌肉健硕的力士,五指张开扶住释迦牟尼腿部,人体比例,肌肉线条,神态表情较之翡冷翠的大卫像丝毫不。
↓佛陀众弟子,菩萨,罗汉,天龙八部等众人,或喜或悲,或平静如水,表情各不相同
↓对比一下安岳与大足,题材相同表达方式各异,大足宝顶的睡佛严格参照经文规定为右肋而卧,腿部隐去岩体之中,右肩则隐入地表之下,双脚隐于岩体之中,给人意犹未尽之感。所以民间便有“宝顶卧佛,身在大足,脚踏泸州,手摸巴县”的说法。
↓卧佛院编号第20窟,卧佛二字中的佛字不知何故被磨灭。现存的题刻仔细辨识,写着“某某某淳熙五年正月晦日同游”。
↓淳熙五年,那是一个春天。公元年,靖康之耻后,宋室已南渡。晦日指的是每月最后一天,由此可证,题字的时间是公元年农历正月三十日那天。一群宋人来踏青,一时兴起便留下了到此一游的题记(是不是瘦金体?感觉书法水平还蛮高),更要命的旁边还有几个模糊的字迹,“贞元六x”,贞元是唐德宗年号,贞元六年,那是个韩愈,白居易们活跃的年代。所以,大佛开凿时间不晚于公元年,年后宋人春游又留下了牛皮藓般的题词,现在也已然成了文物。在初夏的郊野,一瞬间便时空交汇触摸千年,这就是访古的乐趣。
↓卧佛对面的山壁之上,还开凿了不少洞窟,其中有几个是铁门锁住的,45号千手观音就是其中之一,这尊观音看起来已经残破不全面目全非,浑身布满孔洞。但几只手的轮廓基本保存下来,而且她背后的石壁上更是密密麻麻深深浅浅雕刻了无数只手,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看得真切。
↓更要命的是她旁边的石壁上有一款题记,赫然写着“大唐开元二十一年”,虽然有好事者将二改成三,一改成十,但并不妨碍辨认。开元年间,唐玄宗的文治武功,励精图治,任人唯贤造就了开元盛世这个汉文化统治的全盛期,彼时大唐生产发展,人丁兴旺,万国来朝。开元年号一共用了29年,至公元年,玄宗改年号开元为天宝,名字一改不要紧,大唐开始走下坡路了。天宝三载元月十四,对头,他把年字顺带又改成载了,承平日久的大唐长安遭遇了恐怖分子狼卫的袭击,于是便引出了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时代背景……
此外,卧佛院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保存了数十万字的佛经刻字,几乎收录了盛唐时期所有的经典佛经,不过我才疏学浅,加之年代久远辨识困难,部分洞窟光线阴暗且并未开放,也没有再仔细探究了。
↓卧佛院的国保碑
卧佛院总结:除了位置远了点,其他没有任何毛病,推荐自驾前往。作为堂堂第三批国保,门票只要10块钱,免费停车,试问天下哪里还有这么良心的地方。石刻艺术属于小众得不能再小众的东西,严格来讲安岳的石刻都不能属于旅游景点,因为基本不具备任何娱乐属性,但在传统文化着迷的人心目中,却又是一块圣地。犹如开放在山间的百合花,随着清风淡淡散发着幽香。